目前养鸭场流行的“大舌病”,通过调查流行病状况,检测细菌、病毒、饲料、饮水等,推出特效防控方案。
病因分析:
1. 本病多发于盐碱地区和丘陵地带,可能和饲料及饮水中某些微量元素(如氟超标、烟酸缺乏)有关。
2. 可能与过量使用喹诺酮类药物导致机体代谢功能紊乱有关。
临床表现:
本病主要表现为鸭嘴较短,鸭舌弯曲外翻,僵硬而不灵活,严重影响采食,导致病鸭偏瘦,精神不振。有的病鸭伴随单腿跛行,站立不稳甚至倒地不起,死亡率较低,但严重影响养殖经济效益。
初期表现为鸭代谢性及中毒性翻滚,瘫痪。 一般发生于3---14日龄,症见站立不稳,行走时双脚向外岔开,呈八字脚或翻滚,严重的可出现跛行,瘫痪,拉稀,爪(蹼)干燥,有的因腹泻痉挛倒地不起,有一定的死亡率。
用药方案:
1. 因鸭嘴发生器质性病变后很难恢复,因此本病重在预防。
2,添加鱼肝精油调节电解质平衡,阻止重金属离子吸收,恢复肌肉神经机能。

3. 在鸭7-12日龄投放用天意肝肾康+温毒速康预防.

4.如果已经发生器质性病变,建议放弃治疗。